兰溪水亭乡移风易俗探索“身后事”创新实践
树立“厚养薄葬”新观念,着力推动文明丧葬、绿色丧葬改革;精简治丧时间,建议最长不超过5天;规范相关服务费用,降低殡葬开销;规范殡葬行为,去世人员在骨灰堂、农村公益性墓地、集中安葬点进行安葬,不发生散埋乱葬、修建豪华墓、“活人墓”等现象。
今年,兰溪市水亭畲族乡开启殡葬领域移风易俗专项行动试点改革,聚焦关键环节,构建“事前减负链、事中暖心链、事后安心链”的全链条协同模式,切实减轻群众治丧负担。
3月28日,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殡葬从业人员联合会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殡葬从业人员联合会公约》,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理事。
创新改革“身后事”移风易俗新风尚
“治丧时间3天至5天,礼仪和酒席费用套餐式透明收费,让亲属把‘身后事’办得省钱省事省心!”4月1日,兰溪市水亭畲族乡副乡长陈亦蓉说,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涵养和谐向善、孝老爱亲、文明治丧的殡葬新风日益兴盛,然而攀比奢靡之风在有些地方仍屡禁不止,革除丧葬陋习任重道远,需久久为功。“我们率先成立行业联合会,引导棺材头、乡厨等从业人员加入红白理事会,发挥其在办丧过程中的经手人作用,宣传丧事简办政策,大大提高群众的接受度。”
今年,作为兰溪市殡葬领域移风易俗专项行动的试点乡镇之一,水亭畲族乡积极创新探索,围绕群众办丧时间长、丧事开销大等突出问题,聚焦殡葬负担“痛点”,以“缩短治丧时间、降低殡葬开销、规范殡葬行为、实现群众有感”为重点,全力推动殡葬改革。
据介绍,水亭畲族乡下辖19个行政村,总人口2.16万人,其中畲族群众有3000多名,村民老龄化严重,占全村人口的30%,传统殡葬观念根深蒂固,改革任务艰巨。“全乡有17个公共白事用房(厅堂),骨灰堂覆盖14个行政村和1个自然村,覆盖率达74%。”陈亦蓉说,目前,水亭畲族乡党委、政府牵头成立殡葬领域移风易俗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改革任务。
探索实践过程中,该乡选取水亭、柳家等村作为重点村,完善机制建设,由村支部书记或副书记担任会长,推选老党员、村民代表及殡葬从业人员等担任成员,全程参与村民丧事办理,监督执行村规民约,营造浓厚的移风易俗氛围。
“事前事中事后”三链协同闭环发力
“悼念与寄托,是殡葬改革的最终目的。”水亭畲族乡党委书记徐俊逸对记者说,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必须坚持弘扬先进的殡葬文化理念,涵养勤俭节约、简办丧事的新风尚,将殡葬重心从“物质攀比”转移到“精神传承”上,努力使文明殡葬、生态安葬、厚养薄葬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此次殡葬改革行动中,水亭畲族乡聚焦“事前事中事后”三链协同提质,简化治丧流程、缩短天数、透明收费等,减轻群众治丧负担。
事前“减负链”,水亭畲族乡政府和各村村委会设立殡葬咨询服务窗口,制发“身后事明白卡”,确定村干部、网格员专人负责丧事管理,梳理制定治丧流程图和村级治丧服务事项,发放殡葬移风易俗倡议书,引导群众简化办丧流程、控制停殡时间。同时,加强与殡葬从业人员的沟通对接,有效破解治丧流程复杂、殡葬服务价格不透明等问题。
“事中暖心链”,全程参与,暖心代办殡仪馆火化预约等服务,加快丧事办理流程。“在治丧方面,我们建立‘公共白事用房’以追悼会的形式替代做法事,由村集体提供办丧场地,有效抑制了群众攀比心理,降低了治丧成本。”陈亦蓉说,全乡深化村级红白理事会作用,帮助家属加快丧事办理流程。
“事后安心链”,顺畅安葬选址、户口注销、丧葬补贴申领等环节,该乡在全面摸排殡葬基础设施分布情况的基础上,统筹规划骨灰安葬设施,打好公墓审批、公益性殡葬基础设施“村村覆盖”的前期基础,在上朱村探索实施林下葬等生态安葬方式。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精准发力,水亭乡推动殡葬改革从“政府要求”转向“群众需求”,让“群众反感”转为“群众有感”,切实减轻了群众经济与精神负担。
先行先试创新“共享共议共建”
以点带面,先行先试。水亭畲族乡通过村民小组、网格走访等融合群众意见和建议,指导19个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治丧时间、酒席标准等约束性内容纳入倡议内容,推动群众在丧葬习俗改革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该乡还柔性服务群众,优化治丧基础配套设施,鼓励各村优化或新建公共白事用房,加快实现集中治丧点全覆盖、优覆盖,以地点集中、标准统一的模式遏制攀比之风,减轻人情压力,推行“身后一类事”联办服务,一站式办理火化、安葬、丧葬补贴申领、户口办理注销手续,以“共享”服务提高群众获得感。
“我们还将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工作与村干部绩效挂钩,对管理成效好的村适当给予相关项目倾斜,同时还将殡葬移风易俗纳入道德评议内容,违规办丧家庭取消评优资格,以荣誉感激发群众共治共建的主动性。”陈亦蓉说,全乡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丧事信息采集机制,加强骨灰堂日常监管,以精细化管理让群众满意放心。“在各村设立移风易俗事务公示栏,发布殡葬公约、殡葬设施、殡葬服务收费、群众治丧费用等情况,曝光违规收费、大操大办等不良现象,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建立文明新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