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政府+社会”救助体系 义乌市民政局为困境少年铺就温暖回家路
近日,义乌市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联合公安部门及社会组织,通过跨区域协作机制紧急响应,72小时内完成身份确认、心理疏导和返乡安置,成功帮助15岁江西籍流浪少年小宇(化名)平安返家,彰显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的协同效能与人文关怀。
3月15日晚,义乌市公安局佛堂派出所民警在夜间巡逻过程中发现露宿桥洞的小宇。经调查,该少年携带的1500元积蓄因求职失败和超额消费耗尽,已在义乌流浪三天。鉴于其未成年身份且无违法犯罪记录,公安机关立即启动未成年人保护预案,将其转移至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救助中心迅速通过应急协作机制,与江西省上饶市救助管理机构建立实时沟通渠道。
次日,针对少年出现的焦虑情绪和反复要求返乡的诉求,救助中心紧急联系了城市有爱公益协会专业心理团队。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贾春梅及其同事通过两小时的深度访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宇重建信心。“交流过程中,孩子从蜷缩角落到主动规划未来,最后说出‘要学技术立足社会’的愿望,这种转变令人欣慰。”贾春梅在访谈记录中写道。3月18日下午,在两地救助机构的全程护送下,小宇顺利抵达阜阳与家人团聚。
此次救助行动是义乌市深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改革的生动实践。自2015年建立社会组织参与救助扶持机制以来,该市累计开展政社联动救助132次,其中2025年第一季度即完成跨省未成年人护送9人次。更值得关注的是,社会救助中心与精神卫生中心共建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已为23名受助未成年人提供专业心理干预,焦虑症状缓解率达91.3%。
当前,义乌市民政局正以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为契机,着力构建“即时响应、专业介入、持续关怀”的新型救助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与6家专业社会组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形成覆盖心理疏导、法律援助、职业培训的立体化救助体系,切实为流浪乞讨、临时遇困人员织就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