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421号提案答复的函
索引号: | 11330700002592580J/2024-00253 | 发布机构: | 金华市民政局 | 发文时间: | 2024-06-17 |
文号: | 主题分类: | 登记号: |
曹某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文化养老事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增加多元化文化养老供给模式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养老和老年教育工作,不断完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老年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积极助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统筹全市老年教育资源,指导支持各县(市、区)做好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绘制全市老年教育“浙学地图”。
下步,我市将充分发挥社区资源、高校力量推进文化养老供给。加大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推动校地合作,依托浙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建立老年教师队伍,采用社会化服务形式,为我市提供优质老年教育。推动金职院与街道建立城市社区学院,由金职院委派专业教师为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务。聘请金华老年大学、金华老年开放大学等在金高校教师,充实老年教育师资队伍。
二、关于创新丰富文化养老内容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积极创新和丰富养老产业新模式与新业态,拓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型消费领域。把养老产业发展与城市有机更新、乡村振兴相融合,积极发展老年宜居产业。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鼓励发展老年数字教育新业态,推进“互联网+老年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促进老年旅游健康发展,引导旅游企业开发一日游、半日游、短途游和康养游等适合老年人旅游产品,有效提升老年旅游产品与服务品质。截至目前,全市推进建设30个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如金东区人文博览中心、东阳市文化中心等已完工,金华市图书馆等正在建设;同时,自2022年起,我市大力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博物馆建设,累计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158个、城市书房110个、文化驿站20个、乡村博物馆81个。
下步,我市将加强同城毗邻区一体化融合,整合名山、公园、森林、佛教文化资源,完成金义都市区毗邻区一体化发展研究。以磐安、武义为重点,推进中药+新业态,将中药材种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体系,创建浙江省级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1家。持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养老事业发展的需求。全市所有公共文化设施均免费开放,不断满足老年人文化需求。
三、关于培育文化养老集群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赛事,特别是举办面向老年人的专项活动与赛事,满足老年人文化需求。金华老年开放大学、浙江老年开放大学义乌学院、浙江老年开放大学东阳学院等9所省级老年示范校,每学期开设20-40个班级,10门以上课程,包含舞蹈、国画、书法、手机摄影、葫芦丝等。2023年,共有3项作品在第十批全国老年远程教育优秀特色视频课程及微课评选活动获奖,共2门课程、7个社团在省教育厅“老有所学”项目中获奖,有12项作品在省“炫彩夕阳”老年教育学习成果评比中获奖。
下步,我市将深入推进“敬老文明号”“老年友好城市”创建,积极开展“老年健康主题月”“敬老月”等一系列为老服务活动。广泛动员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助老”行动,积极鼓励教育机构、公益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开展智能技能应用讲座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及新媒体平台,提高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大力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将“爱心卡”集成于社保卡,整合老年卡、优抚卡、公交卡等功能,通过刷卡、刷脸、刷码多种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6+N”服务,实现“一卡通用、一码通城”。依托“爱心卡”平台打通供需渠道,强化老年人与专业服务队伍之间的资源匹配,积极培育和扶持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家政服务企业、爱心商家、志愿者等服务机构入驻“爱心卡”平台,分层分类打造上门服务队伍,撬动养老服务市场化。加强“爱心卡”个性化服务,增加有效供给,进一步推行“爱心卡”旗舰店、家庭养老床位融入“爱心卡”服务体系等,让“爱心卡”服务真正均衡可及、优质优享。
再次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