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民政动态 >> 县市动态

全省试点!金华这里“一双筷子”暖了留守老人的胃!

发布时间: 2025-06-27 15:09 来源: 金彩云  访问次数:

近期,在省民政厅发布的《民政领域改革试点“一本账”(2025年版)》试点项目中,磐安县邻里助餐“加双筷子”行动榜上有名。

“儿女在外地,我年纪大了做饭不方便,自从有了助餐点,顿顿吃热乎饭,还能和老邻居们唠唠嗑!”6月22日中午,磐安县尚湖镇杜家庄村的周苗英老人笑着说。在杜家庄村,每到饭点,邻里助餐点便飘出饭菜香,老人们围坐一桌,边吃边聊,脸上洋溢着幸福。

这背后,是磐安县创新推出的“加双筷子”行动,用“一双筷子”破解了偏远山村老人就餐难题,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

杜家庄村下辖10个自然村,地处偏远,人口外流严重,高龄留守老人占比高。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做饭力不从心,吃饭成了“老大难”。如何让老人吃上热乎饭、营养饭,成了子女和政府的“心病”。磐安县民政局党组成员、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主任陈竹园介绍说,为解决这一难题,磐安县民政局创新推出邻里助餐“加双筷子”行动,通过多元筹资、因地制宜建设助餐点、规范服务管理等措施,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在助餐点建设上,磐安县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对于无法建设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村社,筛选热心公益、卫生达标且会做饭的家庭,设立“邻里助餐点”;利用村集体闲置安全用房,开办“邻里厨房”;旅游淡季时,发动空闲的农家乐和民宿,设立“邻里爱心驿站”。每个助餐点为老人提供营养均衡、荤素搭配的午晚餐。同时,严格规范服务规模,每个助餐点服务3—10人,还需经乡镇、民政、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认定,统一标识标牌。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3家邻里助餐点、2家邻里厨房。

资金是助餐服务持续的关键。磐安县构建起“政府补一点、集体担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多元筹资体系。政府参照农村公益性岗位待遇,补贴承接助餐点的农户;以杜家庄助餐点为例,为每位就餐老人提供5—8元/天的补助,老人自付不足部分由村集体和社会捐赠补齐。此外,致富带头人、爱心企业积极捐赠,设立“助老爱心基金”,全县已累计收到社会捐赠资金120余万元、物资价值30余万元。村集体也通过闲置资产出租、土地流转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助餐点设备和食材采购。收费上,根据老人年龄和经济状况制定差异化标准,一般老人每日自付1—2元,困难老人还能申请减免。

为保障助餐服务质量,磐安县下足了功夫。制定老年助餐服务规范指引,明确食材采购到留样全流程标准,每餐一荤两素一汤,每周更新并公示食谱,还为生病高龄老人提供个性化餐食。建立资金使用公示和满意度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与补贴、服务改进、人员考核挂钩。组织助餐点负责人和厨师参加食品安全、膳食营养等课程培训,已培训2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