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总结 >> 规划计划

金华市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 2025-02-14 17:04 来源:  访问次数:
分享:

索引号: 发布机构: 发文时间: 2025-02-14
文号: 主题分类: 登记号: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民政系统昂扬斗志、真抓实干,各项工作起势成势,取得明显成效。积极争取部、省工作试点29个,同比增长2倍多,其中金华市、义乌市2地入选民政部“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单位”;成功承办养老服务“爱心卡”、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民政系统“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月”、流动儿童、新建水库移民安置5个全省性会议活动;养老服务“爱心卡”、老年助餐、慈善3项工作获胡伟副省长批示肯定;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工作获李岩益副省长批示肯定;养老服务“爱心卡”工作荣获2023年度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省政府督查激励。

(一)党的建设得到提升。一是谋划开展“三个年”活动。制定实施《金华市民政局关于开展“争先进位年、改革创新年、作风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干部队伍精气神明显提高。二是加强民政“三支队伍”建设。研究实施《中共金华市民政局党组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提升民政干部、社会组织人才、民政技能人才能力素质。今年新增省级品牌组织9家,省级社会组织领军人物19名,创历史新高;全市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达到24.5人。三是扎实开展学习“义乌发展经验”活动。班子成员以身作则,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全局上下心齐气顺,干劲足、状态好。

(二)民生保障持续加强。一是聚焦“一老”,牵头实施“老有康养”工程,13项指标均已完成年度任务。推进市级民生实事建设,新增老年助餐服务点60个、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741张。二是聚焦“一小”,建成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0家,未保站147个,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承办全省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会议,陈斌厅长出席会议。在全省首创“流动儿童大数据算法模型”赋能流动儿童筛查工作。三是聚焦“一困”,牵头实施“弱有众扶”工程,14项指标均已完成年度任务。2019年以来,低保救助呈现“两升两降”态势,低保标准、补差水平逐年提高,县域差距、低保人数逐年下降,共同富裕成色更足。四是聚焦“一弱”,加强残疾人关爱服务,推进“精康融合”行动,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三)改革创新破题起势。一是深化养老服务“爱心卡”集成改革。承办全省养老服务“爱心卡”暨老年助餐现场会,胡伟副省长出席会议讲话并批示肯定,相关工作荣获2023年度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省政府正向激励。召开全市养老服务“爱心卡”和老年助餐推进会,制定实施《深化养老服务“爱心卡”集成改革行动方案》《金华市老年“金享助餐”行动方案》,整合政府、家庭、社会、市场等多方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等多元化服务。今年累计为老年人提供服务4000余万人次。二是深化群众“身后事”服务改革。实现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告别、生态安葬6项基本服务免费全覆盖,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三是开展民政部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化试点。承办全省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积极探索“一中心多区域”救助管理模式。同时,开展社会组织、婚俗改革、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等试点,谋划实施更多暖心惠民举措。

(四)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是推进“两新”适老化改造。提前半个月完成任务。全市完成率166.68%,惠及老年人家庭4442户。二是争取普惠养老专项金融支持。积极承接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市民政局与金华农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养老、殡葬等项目建设。三是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全市在建项目311个,开工287个。承办全省水库移民安置工作现场推进会。

(五)社会治理有效发挥作用。一是强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定实施《金华市支持激励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动员全市1.1万余家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二是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连续19年开展“慈善一日捐”,今年共收到“一日捐”6253.58万元。全市新增慈善组织18家,慈善总会系统接收捐赠款物共2.8亿元。支持引导慈善资源积极助推农村养老服务。三是加强地名规范管理。编制《金华市区地名总体规划(2021—2035年)》,开展“乡村著名行动”,采集核验地名地址数据31万条。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市民政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对标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扎实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步新成效。

(一)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有新作为。一是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认真抓好人大《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执法检查整改落实。深化养老服务“爱心卡”集成改革,统筹整合政府、集体、市场、社会、家庭各方资源力量,放大“金有颐养”品牌效应。实施老年“金享助餐”三年行动,因地制宜打造八种助餐模式。加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和“一老一小”场景建设。引导培育适老化改造服务市场,提升老年人居住生活环境。二是提升养老机构服务品质。牵头实施“老有康养”工作,争取全省第一方阵。加大失能失智照护服务供给,优化养老机构床位结构,加大养老护理人才培育力度。推进康养联合体建设,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加强养老机构消防整治检查,全市所有中小型养老机构配置消防预警系统。三是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启动编制“十五五”全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大力开展“银龄行动”。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推动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强化县(市、区)老年活动阵地建设,推进老年活动中心全覆盖。四是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深化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国企化改革,完成金开社会事业发展有限公司国企化改革。实施一批养老建设项目,助推“银发经济”。

(二)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在兜牢民生底线上有新成效。一是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制定实施《金华市低收入人口认定监测和综合帮扶实施意见》《金华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全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对象占比达到4%以上。牵头实施“弱有众扶”工作,争取全省第一方阵。二是夯实物质保障基础。按照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要求,争取6月份完成低保调整。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加大街面救助力度,切实保障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基本生活。三是开展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建立完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职能权限的制度体系,固化成果,完善区域联动机制。四是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围绕县域优势资源,打造救助服务项目“一县一品”。五是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推动儿童福利机构提质转型,优化迭代“金保未”项目,推进监护缺失困境儿童帮扶、流动儿童关爱服务试点建设。六是完善残疾人福利制度。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管理发放,全面开展“精康融合行动”。

(三)深化殡葬、婚登等各项管理服务,在基本社会服务上有新提升。一是深化群众“身后事”服务改革。研究实施《深化群众“身后事”服务改革推动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开展群众“身后事”涉财事项联办试点,推动移风易俗。二是优化婚姻管理服务。推进公园式婚姻登记场所建设,探索“婚俗+文旅”融合改革,助力发展“甜蜜经济”。研究实施全域推进婚俗改革方案,大力倡导婚育新风。三是做好水库移民安置扶持工作。完善水库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培育移民聚集区特色绿色优势产业项目,以点带面带动库区移民强增收促共富。四是谋划民政服务站建设。开展民政服务站工作职责梳理,与财政部门协调落实运行经费,建立工作制度和考核机制,力争年内全部启动运行。

(四)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在有效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上有新举措。一是夯实慈善发展基础。加大应急类专业慈善组织培育和慈善信托推介,提升组织数量和信托金额。推动慈善基地提档升级,培育枢纽型社区慈善组织,力争在社区慈善试点有新突破。二是营造良好慈善环境。实施“阳光慈善”工程,完善多部门参与的慈善事业综合监管体系。挖掘传统慈善文化,打造一批具备金华元素的慈善文化地标。三是培育“慈善+”品牌项目。持续实施慈善支持养老项目,在试点基础上选择成效明显、具备可复制性的项目在全市推广实施。探索开展困难需求和慈善资源的对接转介,实现政府兜底型救助和慈善个性化帮扶有效衔接。

(五)加强社会组织和区划地名等方面管理,在社会治理上有新气象。一是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抓好审计指引等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性监管制度贯彻落实,探索社会团体强制退出机制,持续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绩效评价观察点工作,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二是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社会组织资金监管、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社会组织联合执法等跨部门工作协作机制,推动建立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格局。持续开展“僵尸”社会组织清理整治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空间。三是引导社会组织发挥作用。落实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开展“社区合伙人”活动、“千团联千村”行动、公益创投提质行动,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在招商引资、乡村振兴、公益创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四是抓好区划地名工作。强化行政区划总体统筹和规划引领,加强政府驻地迁移管理。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完成界线联检工作。落实《金华市区地名总体规划(2021—2035年)》,启用道路地名优化方案。深入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增强乡村地名服务功能,加强地名文化宣传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