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做实做久做优 推进老年食堂建设
环境温馨舒适、饭菜营养实惠、服务贴心周到……近年来,浙江省义乌市围绕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把优化老年人助餐服务作为高品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高质量推进老年食堂系统建设快速发展,以“小食堂”服务“大民生”。
科学规划
义乌市老年助餐服务也经历过一段曲折之路。2013年,义乌在全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由市民政部门牵头,市财政部门对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运营、就餐给予一定经费补助,镇(街)对建设、运营进行配套补助。经过几年发展,有的老年食堂办得红红火火,有的停停开开,也有的因经营不善关门。
2020年,义乌市把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全覆盖,助餐、配送餐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聚焦城乡老人用餐这一“关键小事”,推动多元老年助餐体系建设。在相关制度设计支撑下,义乌市老年助餐服务工作进入全新阶段。
在财政支持上,义乌市建立起市、镇(街)、村(社)三级财政补贴机制,对70—75周岁老人每餐2元、75周岁以上每餐3元补助,还根据老年食堂用餐人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评定星级,对助餐场所给予相应运营奖补。对于高龄和经济困难老年人,各镇(街)、村(社)也均有相应补贴措施。在服务模式上,义乌市建立“中央厨房+社区助餐点+送餐上门”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以保障老年人就近用餐为原则,以社区为单位,以“中央厨房”为圆心,向周围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辐射送餐,对行动不便老年人采取送餐上门方式,确保老年人吃上饭、吃好饭。
截至2020年,义乌市居家养老服务网基本建成,以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引导,建成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家,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167家,累计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578家,构筑起“1+14+N”居家养老服务网,为全市3万余名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扩大参与
义乌市积极构建多模式共融发展助餐服务网络,推进全市养老食堂可持续发展。鼓励发展公建民营模式,由社会餐饮企业运营助餐场所,政府部门免费提供服务场地设施,跟进落实水、电、气等公用事业费价格优惠政策。城市商业餐饮店参与社区幸福食堂建设,提升自身品牌形象,不断扩大用餐客户群体。村(社)整合优化商户资源,提供多元化、高质量餐饮服务,满足老年人需求。如大陈镇坚持“政府支持+市场运营”开办幸福食堂,做强“幸福味道”特色品牌,助力村集体经济快速增收。
“中央厨房”不断建设壮大,增加全市助餐点,全面满足老年人配餐服务需求。义乌市怡乐新村养老服务中心配餐中心在立足机构住养老人助餐服务基础上,辐射至周边3个街道18个助餐点,日均供餐量超1500份。后宅街道北站社区康养中心是去年投入运营的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助餐服务也覆盖周边5个村老年人。
提升服务
“着力解决居家养老多样化需求,为老年食堂经营发展注入新动能。”据义乌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刘德钧介绍,民政部门不断创新老年人智能化助餐场景,按社会餐饮企业质量标准建设发展老年食堂和助餐点,以“高标准、严要求”赢来老年人就餐的安全、便捷、健康和精致,针对村(社)助餐点独居老人信息不畅、老年人忘带饭卡、易错过就餐时间等问题,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创优老年人就餐“三个一服务”,即“一张图、一张脸、一张网”,普遍解决老年人就餐难点、堵点问题。
义乌市民政局联合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局等部门靠前指导、规范提升,大力创建老年服务机构健康食堂,常态化开展老年食堂服务质量监测,持续深化老年食堂适老化改造,全面提升全市老年食堂整体服务水平。目前,全市已建成养老机构食堂“阳光厨房”10家。今年,义乌市将加快推进养老助餐领域无感智能终端应用全覆盖,突破全市老年人助餐结算壁垒,打破老年人户籍地就餐限制,为老年食堂升级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