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民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发文时间: | 2023-02-15 | ||
文号: | 主题分类: | 登记号: |
今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委党代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扛起“两个先行” 和“崛起浙中”的政治担当,砥砺奋进、扛旗争先,加快迭代558和1358工作体系,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为民爱民各项工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和民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2022年工作成效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之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之年,也是“民政30条”“民政22条”的收官之年,全市民政系统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在奋楫“两个先行”中充分体现了民政担当、作出了民政贡献。
(一)坚持系统重塑,民政数字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坚持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民政“两个先行”的关键路径,加快推进民政工作流程再造、整体重构、系统重塑。基本完成承担的8项省民政厅数字化改革试点任务,其中永康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应用场景入选“浙里办”优秀案例集、省级政务服务优秀案例。做法经验在《浙江政务信息(专报)》刊载,获王文序副省长批示肯定。“金保未”应用场景参加省“数字社会”地市路演,成功入选“省第一批优秀数据产品案例”“省数字社会案例集(第九批)”“省民政数字化改革第二批优秀案例”“金华市第三批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最佳实践案例”“金华市共同富裕标志性应用”。日均点击量5000以上,3000余名儿童主任、146名儿童督导员、200余支护童志愿服务队入驻平台。
(二)坚持强基固本,民政专项治理取得新突破。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领导关于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发现问题的批示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认领并认真抓好整改治理工作,第一时间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专项治理总体方案和5大领域专项行动方案,建立清单式推进、销号制整改机制,全面完成整改任务。全面打好“专项整改”“回头看”“民政治理”3大组合拳,落实“五定”原则,做到“三个清零”,实施“五大行动”,多批次梳理和整改问题497个,废止文件4个,修订出台政策22个,建立机制165项,向市纪委、监委上报高质量《整改报告》,配合推进民政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场景建设,强化大数据监督和预警,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搭建民政治理“四梁八柱”,持续推进民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三)坚持兜底赋能,基本民生保障取得新突破。以把底兜住兜好兜准为根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迫切的民生问题。一是社会救助更加高效精准。深化新时代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推进救助向多样化保障拓展,实施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高水平应助尽助,打造“弱有众扶”金名片。低保标准实现全市一体化、特困供养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到年底,出台《金华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金华市困难群众激励计划行动方案》《关于调整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等政策,保障在册困难群众3.91万户5.24万人,其中低保对象3.18万户4.22万人、特困对象3740户3760人、低保边缘对象3602户6366人,临时救助4507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3.65亿元。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相挂钩的自然增长机制,低保边缘收入认定标准从低保标准的1.5倍扩大至2倍,低保标准达到1050元/月,增幅达到16%;特困供养达到1617元/月,增幅24%。建成县级社会救助联合体4家,覆盖率达到40%,困难群众探访率和“幸福清单”送达率100%。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发放补贴2.3亿元。二是养老服务更加优质多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围绕“让每位老年人都能享受有保障有质量有活力的福寿康宁生活”,推进养老服务触手可及,打造“浙里康养”金名片。深化供给侧改革,到年底,出台《金华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金华市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加快康养体系建设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加快“机构跟着老人走”,全市备案养老机构达129家,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7%,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8.99人。民生实事建成民心工程,养老机构内新增认知症(痴呆症)照护专区床位550张,完成率115%;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560人,完成率118%;建设智慧公办养老院10家,147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无感服务智能终端;新改扩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含老年食堂、助餐点)30个。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评估率89.69%,位列全省第六名。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排查机构3039家,宣传500余场次,发放资料近8万份,营造了浓厚的防治氛围。“四同步”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做法入选民政部、财政部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义乌市智慧助餐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发改委发文推广。三是未成年人保护更显温馨温暖。贯彻落实新《未保法》,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健全未保统筹协调机制和“六位一体”工作体系,出台《乡镇(街道)未保站建设标准》《儿童之家长效运营实施意见》等政策,统筹资源建成4级网络,成立未救中心11家,未保站142个,乡镇(街道)覆盖率97%,儿童之家达695家。集中供养孤儿养育年标准达到2.1万元。打造“金保未”应用载体,重塑“大协同”保护机制,从市区23.4万未成年人中筛选易受伤害和不良行为重点人群5858余人,发现困境儿童91名,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相关做法得到主流媒体报道。创新社会力量参与载体,成立儿童福利和未保领域专家库,启动“点亮北斗.金华社会组织聚能计划”“金保未 护未来”等公益创投活动,打造“大梦想家”“童叟相惜”等专业服务项目。
(四)坚持共建共享,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新突破。准确把握从“事”到“制”到“治”的治理新路径,创新“五社联动”机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一是全面推进现代社区建设。积极履行“双牵头”职责,强化现代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推进机制和政策举措,按照“564”总体架构,制定“三项实施方案”,启动首届“邻里节”,打造“现代社区”金名片。推进“五社联动”提质增效,建成省级社区服务综合体27个、市级完善型农村社区150个、“居民会客厅”10个,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2批2882人,争创省级引领性农村社区35个,4A级及以上社会组织数达到210家,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站全覆盖,社区发展基金会达到5家。推进社会组织发展改革,出台《关于社会组织提质增效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意见》等政策,成立市社工学院,遴选市级品牌社会组织11个,领军人物22名,培育未保服务和未保领域社会组织品牌项目各10个。85家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投入资金0.2232亿元,惠及群众530余万人。推进“一老一小”优质服务,推进多样化、普惠型“一老一小”服务的有效供给,加强老年人综合照护,养老托育设施均衡覆盖,建成康养联合体20个,筛查评估老年人自理能力111万人,长期护理保险参保扩面至100万人,新增乡镇(街道)建有托育机构16个,新增托位5500个,颐养、托育和未保全面加强。二是社会组织治理稳健提升。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在市两新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义乌经验在全省会议作交流发言。打造“八婺红社,牵手同行计划”党建品牌,开展书记上党课60余场次。全市登记社会组织7100家,备案2.4万家,办理社会组织审批事项696件,登记等事项超过8000件,投入扶持资金820万。赋能发展活力,出台贯彻落实省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21项任务分工方案,开展社会组织人才培训23场,超3000人次。持续深化“点亮北斗”社会组织赋能品牌成果。净化发展生态,出台《金华市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形成“双随机”检查、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非法和僵尸组织处置等专项整治高压态势,治理涉及2883余家社会组织。处理违纪党员3名。三是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着力跨越。慈善总会系统募集资金2.045亿元,同比增长48.95%,救助支出1.4776亿元,其中“慈善一日捐”募款0.367亿元,慈善发展指数排名全省第5,打造“慈善金华”金名片。新型慈善体系不断完善,打造“1+7+X”“大慈善”体系,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金华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市、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参加“慈善一日捐”捐赠仪式,机关和事业单位参与率达到95%以上。慈善基础不断夯实,登记慈善组织72家,建成慈善分会146家,慈善工作站2908家,5家慈善基地获评示范基地。设立慈善助力共富基金10只,慈善信托17单,实现全覆盖。8人获评浙江慈善奖,5个县(市、区)设立慈善奖,推进阳光慈善向纵深发展。东西部协作不断深入,两地社会组织结对15家,完成率125%;社会帮扶资金0.234亿元,完成率102.5%。与四川巴中签订协作框架协议。销售福彩7.11亿元,居全省第4,打造福彩BRT主题站台1个,获评省优投注站27个,省百佳站8个,全国百佳站1个。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146家,实现全覆盖。持证社工达17045人,每万人比达23人。考试报名21985人,通过6417人,连续3年位列全省前3。培养省级督导人才10名,市级督导人才20名。创新打造社工“三层三类”培训体系,累计培训593人次,民生课堂开设课程30个,培训居民1768人次。
(五)坚持贴心暖心,基本社会服务取得新突破。着眼民政公共服务更加便民利民,推进生命周期服务优质共享,打造“浙里有爱”金名片。一是深化节俭惠民殡葬改革。加强全生命周期服务,落实《金华市区殡葬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推进迎亚运“两路两侧‘青山白化’”专项整治和“活人墓”等突出问题整治规范工作。建成省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10个,乡镇(街道)节地生态安葬点全覆盖。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和惠民殡葬,推进市区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全流程免费,惠及群众2509人,减免金额0.0237亿元。倡导丧事简办。二是推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全市办理婚姻登记32135对,离婚登记5437对,补办结婚证14374件,补发结婚证91364件,补发离婚证713件,补办(领)证86831件。婚姻登记标准化场地3A级全覆盖,4A级以上达55%,婚姻家庭辅导全覆盖。东阳市入选全省首届“福彩暖万家·十佳婚姻登记机关”单位。出台《进一步深化全市婚俗改革工作的方案》,东阳获评婚俗改革省优。三是推进区划地名规范管理。有序推进高水平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建设相适应的行政区划设置,摸底调研行政区划名称及政府驻地,完成市级界线 1 条、县级界线 3条界线联检工作。联合发布《关于我市住宅区、楼宇命名、更名审批职责移交过渡期间相关业务办理事宜的通告》,稳妥有序做好住宅区、楼宇的命名职能移交。编制《金华市区地名总体规划》(2021-2035),办理门牌3万余条,地名业务90项。赓续地名文脉,拍摄老地名宣传片,开展地名文化建设试点。四是推进水库移民融合发展。投入后期扶持直补资金0.628亿元,移民项目资金1.45亿,安排后扶项目334个,受益群众13.58万余人,建成新时代美丽移民村35,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18万元,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97%。跟踪指导7座新建水库移民安置工作2次以上。5个项目入选全省首批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投入移民扶持资金0.1376亿元,建成后预计年收益不少于0.03亿元,受益人数达1.26万人。义乌双江水利枢纽村级留用地项目、义乌市技能素质培训项目、武义县移民资金末端监管项目承担省级试点,磐安县水库移民工作在全省民政工作座谈会上进行经验展示。五是做好流浪乞讨救助管理。修订《金华市区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办法》,初步建立流浪乞讨源头预防通报、约谈机制,长期滞留人员成功寻亲38人,落户安置126人,并全部纳入特困供养保障体系。推进街面多方联动综合治理,实施“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并建立常态化街面巡查制度,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785人次,接领护送返乡123人次,街面巡查1369次。
(六)坚持服务大局,民政专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努力锻造一支“永葆忠诚、竭诚为民、务实奉献、创新担当、清正廉洁”的民政干部队伍。一是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全系统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各级党组织收听收看了开幕会实况,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召开市直民政系统干部大会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落地见效。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体现到一言一行上,引领贯穿民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6次,领导干部上党课14次,编发学习体会2期,组织开展信仰之源大寻访活动,《党员楼栋联户》入选市优秀案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制定《2022年党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2022年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修订《金华市民政局采购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执行党组会议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和监督机制、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推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常态化,开展干部谈心谈话10余人次,批评教育3人。二是慎终如始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推进“无疫社区(村)”建设,完成10个县(市、区)、146个乡镇(街道)及3224个社区(村)的创建和抽查复查工作。始终如履薄冰的责任心和慎终如始的危机感,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政策制度机制,守牢“一老一小”防线,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为全市在册养老机构的12281名休养老人和儿童福利机构116名孤、残儿童搭建起“安全防护网”。 守牢殡葬服务防线,清明期间,下发《关于做好清明节期间祭扫工作的通知》,接待祭扫群众235026人次,线上祭扫7143人次,疏导车辆66605辆。守牢专项服务防线,开展街面流浪人员核酸检测1788人次;婚姻登记机关全面实行预约登记制度;714家福彩销售站点建立预约兑奖机制,民政领域实现“零风险”“无事故”“零感染”三是打好打赢“除险保安”攻坚战。以护航党的二十大为主线,扎实抓好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紧盯关键时间节点、特殊困难群体、水库移民群体、审计整改事项,从政治、意识形态、保密、生产、消防、舆情、信访和疫情防控等安全领域进行风险评估,认真检视排查,常态化开展民政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大检查大整治行动。坚持领导带队,每周二次常态化督查,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持续抓好民政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处置,抓好防汛抗台工作。进一步畅通社会救助渠道,落细落实探访关爱制度,有力保障疫情期间特殊困难群体有人探访、有人关心、有人服务。四是坚决扛起稳进提质政治责任。立足民政强基兜底赋能职责,贯彻落实省服务保障稳经济兜民生底线20条举措,印发《稳经济兜民生底线“三张清单”》,兜牢民生底线,连续3次发放困难群众价格补贴0.0945亿元,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0.2506亿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超2亿元,发放老年人高龄津贴0.6599亿元。开拓开发就业岗位,培训养老院院长150名、养老护理员13941万人次,支持职校等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储备人才9293名。成立市社工学院,培训社工骨干人才500余人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市龙山公墓扩建工程完成专项债0.3亿元和前期工作,11月开工建设;儿童福利院迁建工程主体结顶,明年6月竣工;社会福利中心护理院年底开业运营。认真谋划重大民生项目24个,总投资约83.8亿元。加强动员部署和督查,推进谋划项目惠企惠民、落实落地。
二、2023年工作打算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起步之年。全市民政系统将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责,对标“两个先行”战略目标,以“558”和“1358”工作体系为抓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争当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勇当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一)持续打造数字化改革新成果。坚持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深入挖掘民政服务领域高频共性需求,着眼高效协同,加速多跨场景改革,加快迭代“金华数智殡”“金保未”等应用场景,加大已上线运行应用的访问量和使用率。落实省厅处室汇报对接工作机制,谋划创新应用场景,积极争取新的改革试点任务,力争纳入全省“三本账”。着眼于引领撬动,倒逼制度体系重塑。
(二)持续开拓民政治理新境界。持续推进现代民政治理体系体建设加长、加厚、加力。持续发力推进“五大行动”,深入推进民政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确保民政领域廉洁高效 规范有序 诚信透明 风清气正,以全面筹备和迎接好国家审计整改“回头看”,推动治理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转化为“两个先行”的实践能力,用成绩,用行动,谱写推进民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篇章。
(三)持续擦亮“弱有众扶”金名片。健全完善全面覆盖、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梯度救助制度体系,贯彻落实《金华市困难群体激励计划实施方案》,打造“联动帮扶+纾困减负+就业增收”三大体系,力争低保标准提高至13000元/年以上,同步提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实现县级社会救助联合体全覆盖,发布服务类救助帮扶项目100个以上,联合慈善组织实施“善居工程”。
(四)持续擦亮“浙里康养”金名片。贯彻落实《居家养老服务条例》《金华市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深入探索中国式家门口幸福养老,高质量建设民生实事项目,推进“一老一小”优质服务试点,迭代“三心”养老品牌。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机构跟着老人走,方便老年人家门口看病配药和失能照护,推进老龄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五)持续擦亮“现代社区”金名片。推进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创新,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规范城乡社区队伍,打造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和“居民会客厅”,创新叫响“邻里节”和“金华有爱·幸福婺里”品牌。擦亮“八婺红社”党建品牌,丰富“五社联动”治理场景,打造金华实践成果。推进“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做实“红黑会”名单监管制度。建设示范型乡镇(街道)社工站,培养第二批督导人才,推进社工考试持续走在前列。
(六)持续擦亮“慈善金华”金名片。推动慈善事业从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变,从生存型慈善向发展型慈善转变,健全完善慈善组织体系,完善慈善信托管理制度,推进慈善总会转型成为枢纽型、服务型、行业性慈善组织,登记慈善组织超95家,省级示范型慈善基地覆盖率达70%,宣传典型慈善故事100个,赴四川巴中市开展东西部协作。推进福利彩票市场健康发展,不断优化彩票玩法结构,大力推进新渠道拓展。
(七)持续擦亮“浙里有爱”金名片。深化惠民殡葬工作,创建10个省级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持续开展殡葬专项整治。推进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标准化建设,2025年底前4A级以上达到70%,5A级达到50%以上,打造婚俗改革金字品牌。推进修订地名管理制度,挖掘金华优秀地名文化。全面打造水库移民创业致富“武义模式”“义乌模式”,美丽家园“泉口模式”“湖上模式”,建设新时代美丽移民村90个,水库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平均水平的98%。加快建设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体系化推进未保体制机制创新,夯实未保中心、乡镇(街道)未保站、儿童之家等关爱阵地。打造“金保未”“校外安全”“金.儿康”等标志性新成果。